灵犀17资源站 > 文章资讯 > 虚拟币 > 数字货币桥mBridge跨境支付新进展

数字货币桥mBridge跨境支付新进展

  • 作者:佚名
  • 来源:灵犀17资源站
  • 时间:2025-06-03 11:49:58

数字货币桥有哪些突破性进展?由多国央行联合开发的数字货币桥(mBridge)项目近期取得重大突破,该项目致力于运用央行数字货币技术重构国际跨境支付体系,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解决传统模式中存在的交易成本高、结算周期长及透明度不足等核心问题。以下为该项目最新官方动态的深度解读。

多边数字货币桥进入关键实施阶段

香港金融管理局于6月5日正式披露,mBridge项目已成功推进至最简可行产品(MVP)开发周期。作为全球首个多央行协作的数字货币跨境结算平台,该项目标志着从理论验证向实际应用的重要跨越。

该创新计划由香港金管局牵头,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、泰国央行、阿联酋央行及国际清算银行创新中心共同推进,被纳入香港"金融科技2025"战略框架。项目聚焦于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的实践应用,通过搭建多边协作平台,实现参与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即时兑换与结算。

MVP阶段的启动意味着技术架构已通过严格测试,具备基础支付清算功能。此阶段将重点验证系统在真实金融场景中的稳定性,收集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的操作反馈,为后续功能扩展奠定基础。平台设计采用模块化架构,支持根据参与国需求灵活叠加合规审查、流动性管理等增值服务。

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强调,项目团队正在从三个维度深化平台建设:首先,优化多币种兑换的智能合约执行效率;其次,建立动态风险管理模型以应对跨境资金流动;最后,拓展参与主体范围,除现有央行成员外,正与20余家国际商业银行及科技公司开展接入测试。

行业观察人士指出,mBridge的突破性在于构建了新型国际支付基础设施。传统代理行模式需经过多级账户体系,导致平均3-5天的结算周期,而数字货币桥通过央行数字货币的点对点传输,理论上可将跨境支付耗时压缩至10秒内,同时降低约50%的中介成本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该项目采用"监管沙盒"模式推进,在确保符合各参与国反洗钱法规的前提下,允许金融机构在受控环境中测试创新功能。技术白皮书显示,平台应用零知识证明技术实现交易隐私保护,通过可编程接口满足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合规要求。

随着MVP阶段测试的深入,数字货币桥正在探索更多应用场景。除国际贸易结算外,试点方案包含跨境供应链融资、证券交易清算等复杂金融操作。国际清算银行近期报告预估,全面运行的数字货币桥系统每年可处理超过3000亿美元的跨境交易量。

目前,项目组已着手制定标准化接入协议,计划于2025年前完成与SWIFT系统的技术对接。这种新旧体系的兼容设计,既保留了现有国际支付网络的稳定性,又为各国央行提供了渐进式数字化转型路径。

从技术演进视角观察,数字货币桥的成功实践可能重塑全球货币体系格局。通过建立多边互认的央行数字货币流通网络,不仅提升了跨境支付效率,更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可验证的技术方案,这或将推动建立更公平的全球金融治理新秩序。

猜您喜欢

换一换